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814压轴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<!--go-->

红夷大炮,其原型是欧洲在十六世纪发明的长身管、纺锤形结构的火炮,在明代后期传入中国,并很快被仿制。

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中国统称为称红夷大炮,也称红衣大炮。

而红衣大炮其实并不是“通假字”,比如一些人说的满清入关后为了避讳,才用“衣”替代“夷”,而是因为明朝官员为了表示对这种大威力武器的敬畏,通常会用一块红布遮住大炮。

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明朝本土拥有的火炮相比,有很多优点,炮管长,管壁厚,口径大,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,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。

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,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,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;设有准星和照门,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,精度很高。

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,口径110-130毫米,重量在1吨以上。

而明朝获得的第一门红夷大炮也不是正常的贸易渠道买入,而是通过打捞沉船的防守取得。

实际上,在夷人向大明输出佛朗机炮的时候,西方就已经出现了红夷大炮这种前装加农炮,只不过在当时这种火炮制造艰难,所以数量不多。

而且,因为射程、威力上的优势,所有西洋国家也有意向大明等国隐瞒这种武器,更不会和大明进行交易。

最初的红夷大炮应该是明万历四十八年,时任肇庆推官的邓士亮在广东沿海沉没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“独角兽号”打捞上来的22门,根据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的对比,红夷大炮原型之一就是英国的舰载6磅、12磅、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ifeiyanqing.com

(>人<;)